English

出版社上网干什么

2001-03-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雨荷 立秋 整理 我有话说

编完本期《话题》,抬眼望窗外,几天来的大风已去,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着春日的暖阳。

几天前,美国西北部发生里氏6.8级的强烈地震,正在西雅图开会的微软主席比尔·盖茨,抱头从演讲大厅逃离,大约在震后40分钟,又重返讲台演示微软的最新产品。我不禁在想,互联网是不是也在经历这样的一场大地震?新的生命是否会在震后萌发?

2000年各家出版社纷纷上网、建主页、申请顶级域名等等一时间成为时髦,成为进入高科技的标志,大家沉浸在对互联网的遐想中。但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狂跌,给中国的互联网带来了一片乌云。兴奋、狂热、浮躁慢慢地褪去,出版社冷静下来,重新认识互联网。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理清与互联网的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网络公司继续保有那份激情,理想化地维护着他们搭建起的平台。然而,市场变化的速度远超过预期,他们构建的这个完美的网上规划,有没有能力让它成为现实。

我们的实地采访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出版界还是有许许多多有识之士,他们在冷静地思考,仔细地运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出版界在网络领域的希望。

随着2000年的过去,风起云涌的因特网大潮在喧嚣声中回落,人们开始以平静、务实的眼光重新审视它的存在。当然,因特网的作用和影响,仍然日甚一日地在我们的脑际刻下更为深刻的印象。那么,对于出版业,因特网的意义究竟何在?

从本质上讲,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特网,仍不过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和传输手段,这一点,它与传统的出版业并无二致:以纸张为载体,以传统的方式运输,达到信息的传播。在商业意义上更有相同之处:信息的生产和销售。然而,因特网毕竟是信息方面深刻的变革,从载体到传播方式,从接受方式到接受习惯,从生产方式到销售方式,产生了我们认为可以用“现代出版 来称之的新概念。这一方面向我们发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出版空间。与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相比,我们占有着根本的优势——强大的出版资源。在这一意义上,出版社应该是所谓的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因特网内容供应商)的主力。

在实际应用方面,对于出版社来说,因特网包含了两个方面: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包括电子商务)。前者指将出版社内部的计算机接入因特网,通过浏览来获取网上信息;后者指建立出版社自己的网站,向因特网发布信息,包括进行电子出版和电子商务。我们主要谈后者。

对于出版社来说,网站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形象宣传和图书宣传。目前多数国内的出版社网站都局限于此。较之传统的其他形式的广告,网站具有超越时间空间限制、成本低廉的特点,尤其对于版权销售,有很重要的潜在作用。在目前阶段,网站的建立还证明了一个出版社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稿源开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出版社自行策划的选题,可以在网站中发布征稿启示,这特别适合一些由众多作者的文章汇成的选题,如《海外学子看中国》之类。二是作者通过网站自由来稿。两者都需要出版社网站本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点击率。就我们观察的结果,在通过网站自由来稿或洽谈选题意向方面,还是有明显效果的。

三、网上销售。这里指的是纸介质图书的销售。现在一般应用,是出版社将可供货图书数据库放在网上,提供分类目录和检索功能,供客户查询;客户通过网站填写订单定购,支付方式则可以是传统的方式或网上支付;最后出版社以传统的方式发货。它的销售对象主要是中盘批发商和小型书店(即电子商务概念中的B2B),而非针对最终读者(B2C),因为在品种和零售影响上,出版社的网站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专门的图书零售网站抗衡,不过它至少可以起到一个读者服务部的作用。但国外一些规模和影响力巨大的出版商,也将网站作为重要的零售渠道,如英国的DK公司便是如此(http://www.dk.com)。目前由于国内因特网的发展尚不成熟,网上结算体制尚未完备,书业的应用意识也未形成,所以这方面的应用还不成功。但可以预见,网上销售将会成为不容忽视的图书发行第三渠道。

四、网上出版。网上出版的方式是:出版社将图书的内容本身,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存贮于网站中,读者通过某种形式的购买,从网站下载阅读。从技术手段上,电子文本有一般格式和特殊格式。一般格式可以使用一般的因特网浏览器(如IE等)阅读;特殊格式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流行的如AcrobatReader、MicrosoftReader)。在购买方式上,可以是购买一个密码,从而进入网站中被许可的部分,进行阅读、查询或下载;也可以是通过因特网服务商或电信部门自动分账收费。国内一些出版业之外的网站,已有提供此类的服务,如新华社的各种数据库(http://in?fo.xinhua.org),实际相当于各个专业的百科图书,但在出版业尚未见有此类服务。而国外则已相当发达。此外,国外还流行一种便携式阅读器,可以直接接入因特网专门的网站下载图书,提供图书的网站目前主要是大量购买版权进行销售,而非自行出版(参见http://www.ebook-gemstar.com)。

五、远程办公。将网站与出版社内部的局域网对接,安装相应的软件,便可以通过网站实现远程办公。这样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一部可以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对内部局域网的操作,包括审稿、编辑、签字、提交报告等等,处理所有在内部网所能够处理的事务。当然,这些还停留在理论上,但它是趋势。

就目前因特网发展的速度来看,网络硬件平台技术问题的解决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指日可待。关键在于,这一天来到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解决意识和认识的问题,作好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

(王刚)

许剑秋(北京人民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应该将网络出版作为一种产业来理解,作为网络出版产品形态的网络出版物,应具有一般商品的交易属性。我认为网络出版,应该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

我们公司是由人民出版社发起组建的,宗旨是为出版社服务、为书店服务、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我认为,网络书业或书业电子商务,就是传统书业的整个过程,所有环节和所涉及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或网络化过程。因此,网络书业应具备出版社网络化、出版物网络化、印刷网络化、发行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等5个方面。结合出版业的实际情况,遵循以一个E即电子商务为中心,两个C(Content“内容”和Corporation“协作”)为基本点的经营理念,为出版社搭建四个平台。即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出版平台及出版社区平台。

出版社不仅能在我们提供的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主页及空间、自由发布信息、自主的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而且我们为出版社提供“网络维护系统”和免费培训服务等技术支持和经营管理服务。

朱锐(当代世界出版社副社长):

其实网络对出版社而言,首先应该是一种传统工具的延伸。比如,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说,以前我们与作者的交流是靠写信或打电话来完成,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E-mail,用很快的速度进行书面的交流。以前我们要看国外的版权信息,需要与他们先取得联系,再由他们寄来各种资料,其间花费很长的过程,而且也未必能真正得到适合我们的信息。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只要知道他们的网址,便可以查到想要的资料,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图书信息进行版权交易。另外,在现阶段网络对出版社来讲,我认为更加实惠的一点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宣传窗口。以前我们的图书宣传主要在报纸、杂志上,现在我们不但可以在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发布图书信息,也可以发布在与我们合作的其它网站上。这样,我们所发布的信息数量很多,内容丰富。

其次,网络出版与电子商务的逐步成熟会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这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第一,网络出版需要合法化。在我国,从事出版活动,必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然而到目前为止,网络出版还没有自己的管理条例,因此现在的网络出版还不太合法。第二,网络出版向数字化转变,使其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能够下载到个人电脑上,用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的方式进行阅读,更可以下载到可以携带的阅读器上阅读。但是现有的阅读产品成本太高,而且在很大范围内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电子商务方面,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电子商务的中盘,建成一个能够与新华书店竞争的系统,如果有了这样的竞争,对出版社来讲就有了新的出路。

现在,我们将建社以来的图书资料全部存入软盘,储备起来,等待着一个真正适合我的网络平台,让我们出版的图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廖大健(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负责人):

出版社参与网络虽然被潮流所影响,但这毕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发行人员,我们最大的希望是:现在的互联网能够真正做到信息的整合与交流。因为传统的信息交流一般依靠每年的图书定货会,这已不能满足发行工作的需求,互联网必须建起一座能够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很难做到这一点,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和书店还不能全部都使用计算机,既使用了,软件也不统一,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一个时期内,不管是批发(B2B)还是零售(B2C)在缩短经营周期、降低经营成本、取得经济效益方面都不太理想。

图书的销售现在还是靠传统市场,网络并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还不具备市场基础、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小的书店不投资买电脑,大的图书城不在网上搜寻定货,成交量太小,就不可能有效益,有回报,又怎么可以让买卖双方支持下去。

做为网络公司现在已经认识到,网络如果要真正进入出版界,不仅需要头脑活跃的IT人员,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出版社的现代化出版服务,也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出版发行人员,利用他们的市场销售经验提供更加可行的营销方案,只有双方人员不断地交流与沟通,高科技才可能真正地为出版发行服务,网络才能够真正的在出版行业中发挥作用。

刘彬(人民邮电出版社网管中心负责人):

网络首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目前,网站的低潮是由于一些人对网站的期望值过高,而且网站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赚钱,也有风险投资家炒作等原因造成的。但是,网络对于我们出版行业帮助很大,联网后许多硬件和软件资源可以共享,并且加强了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同时还促进了国内外的合作,从而开展了大量的版权贸易。此外,通过使用一些管理软件,还可以使出版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当然,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便捷和高效的出版社管理决策信息网络,树立出版社的现代企业形象。

我社首先建设局域网,然后通过高速率的专线与因特网互联,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三者都是互相促进的。

我社对网络或网站建设的态度是: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并根据用户的访问率和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从而保证了我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空间和一定的技术储备,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从我们近4年的实践上看,证明我们原来的设想是正确的。

去年中旬,我社开通了网上书店,实时发布大量信息,并对会员进行跟踪服务,各种新书信息、重印书信息和重要新闻用E-mail的方式投递给会员,受到读者和会员的好评。当然,目前各种信息是从网上走,交易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对于图书订购量大的客户,我们还可以在36小时内提供门对门服务。开业到现在,图书销售额大幅增长,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因此,我社已将电子商务纳入我们今年的计划,考虑到出版业的一些具体情况,目前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即B2C。实现在线支付和结算,定单直接到书库,可以马上配包和投递,将会大大缩短了发书周期,为优质和高效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社隶属于信息产业部,大部分人都是学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很了解,同时我们也和银行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因此做网上的电子商务没有任何问题。

总之,我们的宗旨是一切为读者着想,急读者之所急。读者想到的我们要想到,读者没想到的,我们也要想到,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读者的满意度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成效。

寇晓伟(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副司长):

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知识,并把它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谁就是强者。事实证明,信息网络化是推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为出版社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出版界对知识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性的认识远不如其它行业。虽然不少出版社出了大量宣传关于信息网络化的图书,但对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化,使传统出版业适应时代的变化,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却所思甚少。这就在实现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业内冷,外围热的现象。一些信息公司、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公司,纷纷往出版这座“城”里挤,而大多数传统的出版业者对新机遇反应迟钝,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原因之一是许多人把信息网络化看成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其实不然,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迅速,打破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现实世界中许多原有的界限障碍,使知识的传播更加直接,更加便利。这对于人们运用知识创造社会财富,所产生的作用是意想不到的,它的价值难以估计。

现在网络发展处于低潮期,有人说是严冬。正如一个婴儿诞生前,母体产生的阵痛。我相信目前的低潮只是暂实的,她正孕育着信息网络化的第二次浪潮即将到来。这就要看谁能避虚火,鼓实劲,抓准机遇,乘势而上。有人认为,网络出版发展了,网上书店发展了,必将会取代传统出版业。我认为,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当前,以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出版业仍占有着主导的位置。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信息网络化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现在就断言谁取代谁,为时尚早。但传统出版业在新世纪,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这个适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术上的,而是全方位的。同时,网络出版,网上书店,也不能再烧钱炒作,搞空中楼阁,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商业发展计划,才能使网络出版,网上发行具有现实的发展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出版业的信息网络化发展趋势,并不是出版业自身能充分控制的。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在通过信息网络化来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而我们还停留在原地,是不可能的。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会推着我们,要么被时代抛弃,要么就作潮流的领航者。

200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信息服务的有关政策行为作了明确的规范,也明确了新闻出版署是归口管理网络出版的政府部门。目前,新闻出版署正在积极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其主要职能是制定网络出版规划,网络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调控全国网络出版机构总量结构和布局,审批经营性的网络出版机构,同时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出版内容和行为进行监管。

网络出版前景远大,所以更要政策的扶持。要鼓励那些有条件,有抱负,有人才,同时具有实实在在的商务运营计划的传统出版单位,以及网络公司,投身到网络出版发行行业中来。在这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更好的规范出版行为,规范市场,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读者的利益,加大监管力度,有利于网络出版事业健康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没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新的事业中,我们的网络出版业很难形成气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